【伴读 | 中国主题 】我想让你知道,中国的传统与现代
共享教育,共享未来,点击关注童行计划
亲爱的爸爸妈妈小朋友们,大家好。
童行通识教育亲子伴读课程升级归来啦~~~在这停更的一个月里,几乎每天都收到很多家长发来的留言,问伴读课程什么时候重启;跟我们分享伴读的趣事,非常感谢大家的厚爱。让我们倍感欣慰。
今天我们探索的是第二个大板块【我在哪里】里面的第一个主题【中国】,恰逢春节临近,应时应景。希望大家喜欢。(第一个大板块我是谁,已全部发布,大家可以戳蓝字温习→从自己出发,去了解世界)
2018 年的亲子伴读路,让我们继续一起童行吧~
人到异乡,就会对比异乡和家乡。中国人常是敏感的,一出国就不停对比,看国外哪里比中国好,哪里不如中国。
中国人出国的心态,这些年发生了很大变化。
九十年代出国的中国人,看什么都还是炫目,从来没见过双层巴士,从来没见过超市,从来没开过自己的车。发达国家真是哪里都好,出门就是免费公园,公园里都是大片绿地和免费的儿童游乐设施。那个时候的中国人,都还是抱着过苦日子的心态,一分钱掰开了花,知识分子去餐馆刷盘子,只想留在那花花世界,再不回国。
后来,20年过去,中国人再出国,看到的、听到的好像变成了另外的国家:这就是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这还算发达国家?瞧瞧这地铁,可没我们城市新修的地铁好。楼都这么旧了!这小机场真寒酸。这儿的房价也太便宜了吧?!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在一代人之间。眼中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再是羡慕的对象,反而充满同情地说着西方的衰落。或许是人穷久了,就对贫富特别关注。穷的时候怕人说,富起来了就格外喜欢对比贫富。
我们该如何看待其他国家,如何看待我们自己?如何给我们的孩子们讲述中国和外国?
今年一月再次出国,来到美国东海岸,女儿和母亲同行。
母亲观察了几天,说:现在看上去,中国哪里都是现代的,新楼、新路、新机场,看着全都特别现代,到了美国反而看哪儿哪儿都是历史建筑。其实美国才两百多年历史,中国五千年历史呢。母亲又说:现在想想,中国这五千年历史,好像跟现在咱们的生活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人家这边,历史一直在连续下来,但是咱们全是从零开始。
母亲的话一语中的。我们生活在没有历史、只有古董的时代里。历史是某种一直延续而始终在起作用的东西,古董是属于过去而现在只被陈列的东西。
历史在我们出生之前被截断了。整整几千年,可能这一次的截断是最彻底的。历史需要人来传承,可是在我们生活的时空里,历史只存在在架子上,在故宫博物院的参观人流里,在《百家讲坛》的八卦风云中,在穿汉服行个叩头礼的形式主义中。
这些都不是历史,这些都是古董。古董是陈列品,传承的历史是思维方式。
古董和历史的差别在于:
学了古董之后,并不会觉得它和生活有什么联系,它的影响力和意义只局限于参观的瞬间;
学了历史之后,是带着历史的思维、历史的疑问和历史的发现处理日常生活。
举个例子,如果只是买了一幅宋朝的古画,知道这是哪个画家、哪种技法的作品,这是古董的思路,画作是被当作名贵事物来传承。而如果挂着一幅宋朝的古画的复制品,价格上非常低廉,但是把画家对壮阔河山的激情、对日常人物的观察方法、对高洁品格的固执追求带到日常事业中,这是画作被当作历史传承。
历史是一种精神性存在,它只能被精神性延续。在可见的建筑和器物中,你能感受到它的力量,但如果不去精神性领会,那么就相当于没有延续。
精神性的历史、对先贤讨论问题的思考与继承,在我们周围都很少见到踪影。于是我们的山水再也不是对胸襟的彰显,林木也再也不是对品格的描摹。我们的环境和精神历史失去了关联,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见不到述说性格和过往的建筑,见不到凝固的思想。
然而历史是需要延续的,它是我们的身份标志,是我们的精神血脉。
主题展开
那我们该如何向孩子传递中国的传统?
孩子还小,不可能理解我们历史中社会发展、思辨的部分,也不适宜太早传递太多。
我们能讲的,仍然还只是可见的器物、食品、习俗、故事、人物,孩子小小的心里,也只能理解到这个层面。
从具象到抽象,从故事到哲理,这是孩子思维发展的正常脉络。我们仍然讲这些简单的事实,但我们可以不把中国讲成古董,而要讲出其中精神性的历史、可传承的信念。
01
中国人如何理解神话
我们可以给孩子重塑中国的神话传统。虽然中国从来没有完整成体系的神话系统,但是民间传说渐渐汇集起来,成为中华久远而共同的民族记忆,是我们对宇宙世界的理解。中国神话也包含了宽容大度的传统社会氛围。
02
中国有什么独特艺术
我们可以带孩子欣赏中国的书画音乐艺术。虽然中国的书画音乐在技法探索方面远没有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艺术那样先进,但中国书画和音乐自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高洁轻灵,和日常为人处世的审美相通,和品性相通。
03
中国人如何为人处世
我们还可以给孩子讲那些流传至今、彰显中国人做事风格的故事,有许多凝结在成语中,用故事传递哲学。有褒扬性的塞翁失马、卧薪尝胆、胸有成竹,讽刺性的有守株待兔、刻舟求剑。这些故事会成为孩子心里对于为人处世的第一印象,长久影响他们。
除了绘本,我们更可以在日常生活里讲古代君子的品质和自我修养。无论是否有人监管,都能不欺人、不自欺、不贪求、不陷害,正心诚意,思考为人处世的准则。如果小朋友能从我们身上感受到这一切,并延续这一切。这才是传承的历史,活着的历史。
绘本解读
在这样的知识框架下,我们精心选择了四本有趣的绘本,各有特色,又各有侧重。
其中有:
小龄组(3-4岁)绘本为:
[中] 熊亮的《小年兽》
[中] 梁川工作室编绘的《大闹天宫》
大龄组(5-6岁)绘本为:
[中] 刘雪枫《高山流水》
[美] 琼·穆特的《禅的故事》
《小年兽》
这是一本应时应景的好绘本,在我们春节将近的时分,给孩子看这本喜庆又温暖的书,最能体会到节日的氛围。这本书对传统中可怕的年兽做了温情改造,也更启迪孩子的情感。这是一种重述传统、重述神话的好方法,我们可以把传统故事中僵硬的部分,改造得更现代,成为我们民族的新传说。借助春节,我们还可以讲述其他节日背后的故事。
《大闹天宫》
孙悟空的故事想必所有小朋友都听说过了。《西游记》是中国神话传说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国文学的代表作。这本绘本选取了孙悟空最光辉灿烂的一段历史,却也埋藏了孙悟空接下来的漫长磨难。小朋友肯定可以感受到孙悟空对自由的追求,也可以间接根据《西游记》了解中国融合体系下的神话传统。
《高山流水》
从画风上说,这本精致的绘本无可挑剔。它极为难得地用现代画法,画出了传统艺术的神韵。意境高远、人与景致和谐,这都是中国艺术画作中极为看重的哲学品质。这本书讲了中国艺术史上极为重要的知音的故事,钟子期和俞伯牙的友谊,也是古典艺术友谊的典范。我们可以让小朋友借助古琴,了解中国独特的古典艺术和审美。
《禅的故事》
这个绘本我很喜欢,把中国古老的禅意用如此轻盈优雅的小故事展现,实在是很巧妙。中国的禅意一向靠故事呈现,由听到的人自己领悟,这个绘本继承了这种精髓,让孩子直接感受禅的表达。塞翁失马等等小故事也很符合中国传统哲学。这本书还传达了中国和世界的交往,如何让古老的中国传统为人理解,这本书给了很好的范本。
如何讲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会准备很多图片和视频,对于小朋友而言,还是直观看到一些事物、一些乐舞,更让他们有整体感觉。
而且这一单元由于和生活贴近,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春节,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吃年夜饭和看电视的聊天中,跟孩子聊聊节日背后的中国。
这个单元的介绍,集中在中国的传统,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艺术。那么中国的现代呢?中国的强大富足和发展奇迹呢?
这方面,在我们的伴读课程中没有刻意强调,而是淡然处理。中国只是回到常态而已。中国社会应当享有和平和繁荣,这是我们的常态。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中国过去三千年前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和平富足。这是万千吃苦、勤勉的中国人自我创造的生活。
最终,我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够更清晰、更深入地认识中国,能够理解自己是中国人。过去两百年,中国人对爱国主义常常在癫狂的两极间摇摆,要么认为自己超过一切人,因为唯我独尊而爱国;要么认为自己不如任何人,因为自卑而嘲笑摒弃爱国主义。
然而,爱国和“我国第一”的自傲没有关系,而是一种亲情,一种对自我的承认。就像我们对自己的家人,我的爸爸妈妈不是最英俊美丽的,不是最有钱的,但是他们是我的爸爸妈妈啊,我爱他们。深情源于理解和接纳,与唯我独尊无关。
希望我们的孩子们都能慢慢感受到,世界中、历史中、心中的中国。
2018更美好
春节将近,在这里提前给大家拜年啦!
希望每一位大朋友和小朋友都过一个开心快乐的春节。
希望春节每个家庭都能过得平安喜乐,无论是否有热热闹闹,都有心里的温暖光芒。
愿大朋友和小朋友新一年都有新的梦想实现。
2018愿我们继续童行。
—郝景芳
12
郝景芳
第 74 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得主
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天体物理系硕士
作家,经济学家,3岁女儿的妈妈
童行计划发起人
这是童行伴读课程的第21篇智慧分享。
让我们一起把大大的世界送给小小的人儿~
本文风景图来源 故宫博物馆官方微博
童行计划开课啦!
童行书单伴读课,5大哲思领域,25个探索主题,100本精选绘本深度解读,关注即可免费跟随学习!到公众号页面点击 计划→童行课程 可了解全部详情。
童行万物启蒙音频课,由不到30岁当博导的浙大教授王立铭倾情讲授,带孩子跟着最会讲故事的科学家爸爸全景看世界,喜马拉雅平台正在发售!
更有线上大咖直播课、线下深度哲思课、城市探索课,敬请期待!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想走在现实之前
长按关注一起童行
拓展阅读
童行伴读
►郝景芳:打开眼界一定要周游世界?我更相信这100本书的力量
童行课程
童行计划的家长社区开放中,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加入。欢迎大家分享共读心得、教养困惑,与教研团队交流互动👇